芭達潔芙絲卡 Tekla Badarzewska

波蘭女作曲家、鋼琴家。於1834年生在華沙,1861年逝世,終年二十七歲,
在她短暫的一生中並未受過嚴格的音樂訓練,她只是一位業余的青年作曲家,
主要作品為三十五首鋼琴小品,如《少女的祈禱》、《小茅屋的回憶》、《願望》、
《甜蜜的夢》、《馬祖卡》等,風格單純而清麗,但她的大部分作品默默無聞,
只有《少女的祈禱》(作於1859年)是世界名曲中最為膾炙人口的鋼琴小品之一。

少女的祈禱 The Maiden's Prayer



這首鋼琴小曲,這首作品作於1859年,最初刊登在法國巴黎一家音樂雜志的副刊上,
但很快就不脛而走,成為暢銷一時的名曲,此後相繼以八十余種不同版本風行全球。

這支曲子,不僅流傳於波蘭和歐洲和國,在美洲、亞洲、非洲和太平洋各國也廣為人知。
《少女的祈禱》的樂譜,現在已有上百種版本,遍及世界各地。
有人把它改編成四手聯彈、八手聯彈或其它形式的器樂曲,甚至還有人給它填詞,
把它改編成歌曲來演唱。目前流行的鋼琴曲《少女的祈禱》主要有兩種版本,
一種是理查德-克萊德曼彈奏的改編版,一種是純正的鋼琴獨奏版。
我們經常聽到的幾乎都是查德-克萊德曼演奏版,後者聽到的不多。

樂曲的結構極其簡單,為速度適中的行板,降E大調,4/4拍子。
以下行音為中心的四小節前奏之後,樂曲呈現出溫婉而幽麗的主題;此後是主題的四種變奏,
第一變奏,右手加有許多裝飾音,顯得十分華麗,但伴奏部分則比較規矩;
第二變奏主題移動左手,在中音區演奏;第三變奏,主題仍由右手擔任,
它和第一變奏有些近似的地方,但某些音型上有變化;第四變奏用八度音來演奏三連音,
感情比較激動。上面談到的四個變奏,前三個變奏都有反復,第四變奏只有八小節,沒有反復。
它把樂曲推向高潮,最後用一個主和弦的長音結束全曲,飽含熱情。
本曲形像單純、手法樸素,在演奏技巧上難度不大,曲中左手所彈的和聲十分簡單,
只是一些屬七和弦和主三和弦而已,初學者即可彈奏。
俄國傑出的文學家契訶夫曾在他的著名劇作《三姐妹》中引用此曲作為配樂。
樂曲琶音式的上行下行,波浪式的旋律起伏,抒發了她的祈求和激動。
音樂在單純中顯出深刻,親切、傷感、柔美。

有些人覺得《少女的祈禱》從藝術性和技巧性來講都不算高,作為獨奏曲過於簡單了。
可是,不少著名音樂家對它還是很欣賞的,他們喜愛它那動聽的旋律和樸實的情感。
像俄羅斯著名作曲家穆索爾斯基就很推崇這首鋼琴小曲。
初學鋼琴的人,更是樂於彈奏,因為它比較容易掌握。

美國鄉村音樂家鮑伯·威爾斯(Bob Wills)為《少女的祈禱》填了如下的歌詞:

  Maiden's Prayer

  Lyrics by Bob Wills
  Twilight falls, ev'nin' shadows find,
  There 'neath the stars, a maiden, so fair, divine.
  Lonely there she kneels, and tells the stars above
  In her heart is a song, an' there it belongs:
  Her undying song of love.
  Ev'ry word reveals an empty broken heart
  Broken by fate that held them so far apart.
  Stars on high, seem to know she's there.
  In her heart is a song, an' there it belongs:
  Her undying song of love


瑪祖卡 Mazurka
芭達潔芙絲卡的《瑪祖卡》,降E大調,結構為:A-B-A-B'-A'-尾聲。
曲子帶有濃厚的波蘭民間舞曲風味。


冥想曲“願望” L'Esperance



是芭達潔芙絲卡僅有的少數鋼琴作品中較為出色的一首。作品為降E大調,6/8拍,
行板-稍活潑-行板。芭達捷芙絲卡的作品通常都是在固定的伴奏形式上加上樸素的旋律構成,
結構也非常簡單明了。這首《願望》也是如此。



甜蜜的夢 Vision
a小調,6/8+9/8+3/8+9/8拍,小行板-如歌的行板-中速的快板-如歌的行板,三段體式。
短小的鋼琴華彩序奏後,引出的是如歌的主題,中段快板部分是同音反復的三連音,
運用漸強減弱烘托出甜蜜的夢境。然後回到如歌的行板主題至結尾。


實現的願望 Priere Exaucee
《實現的願望》Priere Exaucee,降E大調,序奏為c小調,3/4拍,慢板。
主題即進入降E大調,4/4拍,有表情的行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喵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